巴里島ARMA美術館     AUntitled.jpg

遊走在巴里島ARMA美術館與kokokan庭園間,遊走在傳統故事畫、糅合現代色彩與線條的風景畫、充滿現代感的抽象畫中,凝視畫作,依然可以感覺到藝術的穿透力,還有峇里島獨特的色澤線條美感。
走訪峇里島,如果只在庫塔的PUB區逛,那是澳洲衝浪客混一夜情的地方,是吃喝玩樂的地方,差不多類似台灣的墾丁,不值得一提。如果要欣賞峇里島文化,必須前往皇室故地烏布。

烏布令人迷戀的是有如置身古蹟城市中。筆者選擇Kokokan(露絲鳥)旅館,是因為它在ARMA美術館邊,從旅館只要走一百公尺就在美術館裡,ARMA和Kokokan都是阿貢先生家族的產業。旅館本身和美術館花園連在一起,住在Kokokan等於住在ARMA美術館中,有如置身在花園皇宮中,處處是藝術雕塑的美景中。

  
◆逛美術館可遍讀峇里美術史

ARMA美術館是阿貢家族組織ARMA基金會經營,裡面收藏阿貢先生一生收購的藝術畫作,幾乎包括峇里島繪畫史上重要的畫家和作品,在ARMA都可以看得到。如果你想對峇里島畫的風格有全盤式歷史鳥瞰,ARMA是值得觀賞的地方。我在美術館裡面逛了兩個小時,只能算是走馬看花的瀏覽,但是已對峇里島文化有個初步印象,彷彿我已讀了峇里島美術史。

峇里島繪畫有很強的故事性與連慣性,因此欣賞畫作必須一個圖案一個圖案接著看,看的過程還需要把前後圖案關連在一起,故事劇情人物神情交織成令人感動的意象,我猜想這是傳統峇里島人敘述故事的方式。

到達的第一天正逢農曆初一,一個月只有初一、十五兩天,會在ARMA的戶外劇場展演有名的猴神舞劇。這是由附近的村落居民集體演出,演出前村民三三兩兩出現,開演時一個人爬上神壇點亮油燈,戲正式開幕,五、六十人上台演出。沒想到一個平常的神門祭壇,瞬間變成耀眼亮麗的舞台。村民有如入神般地演出,猴王與惡魔在舞台上互鬥,生生死死纏鬥不休,到戲落幕,觀眾如癡如醉地忘神欣賞。

隔日演出不同的戲碼,我又買票繼續看許多舞碼,連續兩天周圍都是日本客、歐洲客和美國人,他們手上都有類似的導覽簡介,甚至感覺到他們有備而來。



◆鏗鏗鏘鏘樂舞文化沒有流失

來自密西根的藝術教授帶領十幾個人,在峇里島進行兩個月文化之旅,筆者感嘆竟然有如此藝術之旅。

沈醉在峇里島傳統音樂鏗鏗鏘鏘打擊樂中,視覺隨著舞者手腕肢體眼神的動作起舞,這些不同的舞碼來自宮廷也有來自民間,但是經過藝術化的錘鍊,已經變成經典的舞碼。連續幾天我都在烏布看戲,戲劇舞蹈所傳達文化氣息最濃厚最生動,也是峇里島旅遊最深刻的記憶,這也是峇里島吸引文化遊客的重點。

ARMA基金會每天在劇場推出各種舞碼,帶動峇里島樂舞文化。令人驚訝是民間機構竟然具有國家藝術單位的氣魄,他們還舉辦各種文化研習課程,讓遊客報名學習,再從學費回饋演出,當然他們也接受贊助。為了維護傳統樂舞的傳承,他們每天下午都開放給孩子們免費學習樂舞,觀看孩子們練習的樣子和眼神,絲毫不感覺到他們有文化流失的危機。


峇里島庭園美感充滿熱帶氣息,顏色亮麗明暗對比,重視水塘的意象,其實峇里島文化和花園意象有緊密的關連。

那一天我趴在泳池邊,凝視旁邊的花草叢木,慢慢終於領悟峇里島繪畫喜歡將人物故事緊緊密密鑲在圖案中,每個空處都有人物情境,正如同眼前的花草樹木彼此鑲嵌一樣,沒有留下任何縫隙。我不知道這樣的推論是否正確,不過,那種美感是共通的,峇里島人的花園美學是讓各種植物高高低低鑲嵌,讓彼此不同色澤明暗產生交錯的層層疊疊效果。

nekaimages_009.gif

◆傳統工匠藝術精神依然維繫

峇里島繪畫和庭園仍然感覺很獨特的風格,台灣官方文藝單位是否想過,發展觀光時台灣文化如何融進觀光產業呢?中國開放後,國畫國藝國樂的地位也面臨新的挑戰,故宮文化是過去的文化,真正的台灣文化是什麼?什麼是代表台灣樂舞?什麼是代表台灣的視覺藝術?什麼是代表台灣的音樂藝術呢?什麼是台灣的文化產業呢?將來台灣的文化產業如何與觀光發展接軌呢?

徜徉在ARMA美術館裡,峇里島人似乎沒有台灣有那麼多文化認同的問題,同樣的畫風包含著傳統的神話題材,也有現代題材,當然他們也接受西方現代繪畫的觀念。由於短暫的走訪,無法深入瞭解峇里島的現代文化的發展,但是卻可以感覺到文化產業的成長。ARMA美術館的經營方式,幾乎扮演文化推手的角色,包含陳列的美術館、劇場演出、文化藝術課程研習等等,讓遊客從體驗中更深刻感受到峇里島文化。

從NEKA、ARMA等等美術館的走訪,隱約感覺傳統工匠的藝術精神依然維繫著,不論是工筆畫寫意畫現代畫,峇里島的畫風在演變過程中,不論是藝術家或工藝家仍可以感受到工作專注精神,可以感受到那股精神力量。



峇里島-烏布Ubud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巴里島雅典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